《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由副主编白国芬老师、特聘专家王杰老师、编委 王锦老师、门焱老师、王菲老师、张乐乐老师、梅丝老师、葛薇老师、祖晶晶老师、张妍老师共同倾心编创,力求为幼儿们带来充满童趣色彩的舞蹈启蒙课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由副主编白国芬老师、特聘专家王杰老师、编委 王锦老师、门焱老师、王菲老师、张乐乐老师、梅丝老师、葛薇老师、祖晶晶老师、张妍老师共同倾心编创,力求为幼儿们带来充满童趣色彩的舞蹈启蒙课堂。
授课编委介绍
白国芬 老师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副教授
舞蹈研究室 主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副主编
王杰 老师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艺术教育委员会 秘书长
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委员会 副秘书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 副教授
艺术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特聘专家
王锦 老师
国家二级演员
首都体育学院舞蹈与音乐教研室 副主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门焱 老师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王菲 老师
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 监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张乐乐 老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教育 硕士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 原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 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梅丝 老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葛薇 老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祖晶晶 老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张妍 老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 考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舞蹈启蒙教材》编委
2020年8月26日,来自五湖四海的24位舞蹈教育工作者相聚于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教研基地”,在欢乐、欣喜的心境中完成了《舞蹈启蒙教材》“亲子互动类”板块的学习。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舞
蹈
等
级
考
试
舞
蹈
启
蒙
教
材
“亲子互动类”
在《舞蹈启蒙教材》中“亲子互动类”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好的开发孩子的潜能。幼儿在父母的陪伴和带领下,在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和发展新的能力。其中的课例,以生活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在父母与幼儿的互动中,培养双方的身体感知和表达能力,极大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链接和信任度。
教材编委梅丝老师、张妍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亲子互动类”版块四个阶段的精彩教学:由第一阶段《袋鼠妈妈的大口袋》、《大手拉小手》;第二个阶段:《捶一捶》、《奔跑吧球球》;第三个阶段:《比一比》、《跳一跳》;第四个阶段:《拍拍手》、《我来踏踏踏》共8个课例组成。
编委丨梅丝老师
第一阶段课例①
《袋鼠妈妈的大口袋》
▲梅丝老师授课中
现在家庭缺乏亲子互动的时间,针对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幼儿来说,没有比模拟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亲密的互动关系更亲密的了。
▲通过图片观察袋鼠的外形特征
▲跟随老师学唱儿歌
课例《袋鼠妈妈的大口袋》,通过认知袋鼠的身体外形和跳跃特点,模仿袋鼠跳跃,让幼儿体验与家长一起唱着歌谣,共同做游戏的快乐。
▲妈妈的肚子圆鼓鼓,里面藏着小袋鼠
在妈妈的怀抱里跳进跳出,这样的爱和拥抱就是刺激幼儿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如此温馨有爱的画面,就是《舞蹈启蒙教材》最美的模样!
●
亲
子
互
动
类
第一阶段课例②
●
亲
子
互
动
类
《大手拉小手》
陪伴并非只是伴随身边,而是要培养心与心的交流。课例《大手拉小手》通过妈妈找孩子,孩子找妈妈的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辨识颜色并配对的能力。
▲通过手套颜色进行辨别配对
课堂上,学员们利用布帘,体验着幼儿与家长合作完成不同方向的击掌、碰拳、勾指等动作,在上下左右的配合中玩耍,她们是那样快乐!
▲小手找到了妈妈的大手,好开心
▲带着幼儿玩擦玻璃的游戏,增进彼此间的默契
这是亲子间爱的传递、心的交流,整个课程促进了幼儿们在爱的滋养中发展色彩、空间等抽象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感受色彩与欢乐
第二阶段课例③
《捶一捶》
▲妈妈肩膀酸酸的,我来帮你捶一捶
亲子关系并非单向的连结,应是双向互动发展。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不会语言,但已具有接受与反应社会讯息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提升社会情感呢?
▲在锻炼上肢协调能力的过程中传达爱
课例《捶一捶》,没有刻意的教授,儿歌歌词的指令就唤醒了幼儿在家中给亲人敲敲肩、捶捶背等关心他人生活、情感的意识。
▲互动结束,妈妈拥抱宝宝表示感谢
在如此有爱的背后,悄悄藏进去的,是舞蹈教育开拓者们要给予幼儿的认识身体部位、锻炼上肢协调配合、控制好轻重力度等能力的渗透。
●
亲
子
互
动
类
第二阶段课例④
●
亲
子
互
动
类
《奔跑吧球球》
▲给手中的球球起个好听的名字
如果说,随音乐完成推球动作,是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那么与家长合作探索双人推球、双人抱球、坐球、拍球的过程,就是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运动精神。
▲合作探索推球、双人抱球等动作
在玩耍中积累空间调度经验、主动参与创造的习惯,就是教材中悄悄植入的舞蹈元素哦!
▲比一比,看谁的球球滚得又直又快
课例《奔跑吧球球》通过了解幼儿喜欢的玩具、游戏,将它带入课例设计中,让学习变得有趣,舞蹈教育就这样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这正是课例的魅力所在。
学习感受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学习课例《奔跑吧球球》时,通过推球、拍球等方式,让幼儿与家长在游戏中探索亲子之间、与道具之间配合的乐趣,作为老师的我,在这个过程中都觉得很开心,那么幼儿们肯定会比我们更有想象力、更活泼。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发现这套教材的教学方法很灵活,给我们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后期课堂实践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创造和增加新的内容带入课堂。这次学习让我很享受,很开心!
——石家庄 李文学老师
编委丨张妍老师
第三阶段课例⑤
《比一比》
▲张妍老师讲解课前准备
有教育家提出: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就奠定了与他人间良好适应的基础。
▲将儿歌写在白板上,让学员更直观的学习
课例《比一比》,正是尊重了3岁半的幼儿需要与他人一起完成联合游戏的需要,比如语言交谈或简单的合作行为等,培养幼儿形成用努力成长报答家长的爱的意识。
▲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高矮、长短、大小的对比
这些场景其实是有爱家庭的生活日常,在音乐声中,在舞蹈老师的指引下去完成,幼儿们享受到的,除了来自家长的爱,更有来自舞蹈教育家们的爱。
●
亲
子
互
动
类
第三阶段课例⑥
●
亲
子
互
动
类
《跳一跳》
亲子互动关系越好、越密切,对于幼儿的成长及日后发展助益良多。如果父母能及时察觉幼儿的需求而给予满足,幼儿则能越发展现出吸引父母注意力的行动,此种相互配合呼应的行为,称为“亲子同步互动现象”。
▲让幼儿模仿小兔子形象,引出主题动作“跳”
课例《跳一跳》,顺应的是幼儿们爱跳的天性,父母的参与除了体现在陪伴的价值以外,还有指导幼儿形成双脚连续蹦跳、双脚连续蹲跳的自我保护常识。
▲发挥想象力与父母一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造型
幼儿在主题跳跃动作中,与家长拍手的默契配合,会打开他们的快乐源泉,他们会在开怀大笑中,了解跳跃保护动作的要求及重要性,通过提高肌肉记忆,来帮助幼儿具备舞蹈学习的可持续理解力。
第四阶段课例⑦
《拍拍手》
▲体验拍手的节奏
在幼儿成长的黄金期阶段,陪伴幼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玩拍手游戏应该比较普遍,但是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根据儿歌内容,随音乐体验两拍一动和一拍一动的节奏,就是教育者的有意设计了。
▲学着与家长双手对拍,培养协作精神
这个看上去有些“繁重”的任务,因为有家长的陪伴和鼓励,而让幼儿们乐在其中。这是游戏的乐趣,也是幼儿们发散性思维的天性。
▲在亲子配合的愉悦氛围中完成练习
课例《拍拍手》让亲子配合的愉悦氛围,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
亲
子
互
动
类
第四阶段课例⑧
●
亲
子
互
动
类
《我来踏踏踏》
▲小汽车要发动啦
这个看似融合了交通安全知识以及认知横排、竖排、圆圈三种队形变化的课例《我来踏踏踏》,让幼儿和父母在游戏中,共同认识了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与特色。
▲让小汽车跑起来,感受碎踏步
游戏组织中,老师并没有提到任何与藏族舞蹈相关的元素,但却在欢快的游戏当中,将原地踩踏、有节奏的交替踏地和单脚踏地的藏族舞蹈动作,植入了幼儿们的身体记忆中。
▲越过高山,穿过隧道
如果说舞蹈透过良好的亲子互动,可使幼儿的人际关系顺利发展。那么课例《我来踏踏踏》就达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双赢。
学习感受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舞蹈启蒙师资实验班的学习,我收获特别大。就拿“亲子互动类”版块来说,我充分的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2-4岁幼儿中间的融入和渗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在群体活动中产生的,而幼儿们便是通过这种亲子互动的方式,了解和熟悉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比如课例《我来踏踏踏》,从表面上看是给予幼儿们生活日常经验的教学,可中间的踩踏动作,让我们看到了藏族舞蹈的颤动律和平踏步基础,这为幼儿们在后期的藏族舞蹈学习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却是在自然渗透中,在亲子互动的温馨氛围中,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中和身体里。
在这里衷心的感谢为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老师们,作为你们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谢谢你们!
——徐州 蔡艳老师
【特别鸣谢】
本文内容编写:江苏徐州 蔡艳老师
敬请期待…《舞蹈启蒙教材》
“舞蹈常识类”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