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能力类”作为最贴近舞蹈本体的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舞蹈艺术对幼儿培养的优势与特点,根据2~4岁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与规律,选择性地运用生动的形象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完成一定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能力素质的训练,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基本体态与初步的身体控制能力。
“身体能力类”作为最贴近舞蹈本体的教学内容,有效利用舞蹈艺术对幼儿培养的优势与特点,根据2~4岁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与规律,选择性地运用生动的形象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完成一定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能力素质的训练,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基本体态与初步的身体控制能力。
通过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运用,形成对身体各部位和舞蹈动作的初步感知,并萌生出最初的舞蹈表演意识和身体表现力。
2020年8月25日,教材编委王锦老师、门焱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身体能力类”版块四个阶段的精彩教学:由第一阶段《我爱果果》、《毛毛虫变蝴蝶》;第二个阶段:《音阶奏鸣曲》、《变脸娃娃》;第三个阶段:《线儿变变变》、《太阳花》;第四个阶段:《熊猫滚滚》、《美丽的天鹅》共8个课例组成。各类生动形象主题,将各位学员们快速带入到充满童话色彩的王国。
《我爱果果》
首先王锦老师以理论授课的方式向学员们明确了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让大家在课例学习前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通过对水果采摘动作的模仿完成坐姿、站姿的培养,并掌握几个手位的基本位置。
课例《我爱果果》,通过对不同位置摘苹果动作的学习,让学员们在明快的音乐伴奏和简单的律动中,认识了前平位、正上位、旁平位的常用手位。
同时在扩指和转腕的基本动作中,训练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张力和腕部的灵活性,建立了最初的手动眼随的表演意识,歌词也渗透着满满的爱。
《毛毛虫变蝴蝶》
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就像每一个小女孩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王锦老师一气呵成的画笔勾勒下,用最直观的方式将自然科学引入到了启蒙舞蹈的课堂。
让幼儿通过模仿完成坐姿、站姿、手位和腰背肌的拉伸,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和身体柔韧性。
在两段转换的音乐中体验节奏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在从地面钻出到后卷腰,再到抖手、揉臂、小碎步一系列有序的动作中,用躯干和四肢表现了毛毛虫变蝴蝶的形象过程,同时为后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一级《小蜗牛》舞目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形象的动物模仿和有趣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中,引导幼儿认识自身肢体,感知奇妙万物,初步开发训练身体的能力。在极具亲和力的王锦老师带领下,大家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幼儿眼中的大千世界!
《音阶奏鸣曲》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阶奏鸣曲》课例,在音符爬楼梯的游戏导入中,体会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有序排列的上下差异。
在音阶的伴奏下,去探索由下至上的身体关节,用身体高低空间的动作表达诠释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统一。
借助音符的形象,引导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的特点,并配合音阶的变化,对脚、膝、腿、腰、手、肩、头等不同位置的拍打动作来更好的感受音阶的音高关系,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变脸娃娃》
说哭就哭,想笑就笑,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充满童真,稚气而又可爱。舞蹈即是生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舞蹈的世界里,总能看到孩子们最真实自我、直白自然的表达。
课例《变脸娃娃》无疑是对舞蹈表现能力非常有效的训练,让我们这群“老孩子”也伴随着音乐,在夸张地表演中尽情释放自我、畅快淋漓。
通过表情训练和单一动作的协调配合,培养幼儿初步的表演意识、对音乐的感知和身体协调性。
通过该课例的学习,引导幼儿了解舞蹈中常用的情绪表达方式,并鼓励尝试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更好的激发在舞蹈中的表现力。
《线儿变变变》
舞蹈以肢体为画笔来描绘世界,课例《线儿变变变》带领幼儿以线条故事游戏为导入,在变变变的游戏口令下,迅速反应,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舞蹈形象,在肢体横平竖直的大胆表现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引导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完成手位和舞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幼儿的身体表现力。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与掌握线条,课例中设计了在横线、竖线和斜线三个线条上进行肢体表现的练习,逐步培养幼儿完成线条时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
编委 门焱老师 感言:
在教材中通过情景设置、角色的扮演、借助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自我创造,让舞蹈的学习变得更加趣味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最快的时期,所以这段时间内形成的习惯、性格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影响,我们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去尽情的体验,让我们陪着孩子们一同成长为他们打开艺术启蒙的大门!
《太阳花》
向日葵向太阳,神奇的现象终于在《太阳花》课例中得以揭秘。借助美丽的太阳花道具,成功地完成了头部与背部的基本训练,迎着阳光,一张张笑脸,一朵朵太阳花快快长大。
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去寻找对太阳花的形象表达。时而是阳光开朗的小葵花、时而是乐观自信的太阳花,从造型到动态都生动形象,美丽自信。
太阳花的花语是“光明并且热烈”,寓意着乐观勇敢、自强不息。在舞蹈中感受热情,做一个赋有毅力、不畏艰难、永远向着快乐奔跑的小宝贝!
美丽的太阳花道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欢乐。一朵朵美丽的太阳花迎着阳光快乐绽放。
从实践到理论的授课方式,让大家对儿童舞蹈的教学和教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升华。润物细无声的将快乐舞蹈的教育理念渗透、深入。
《熊猫滚滚》
“圆滚滚、黑眼圈、胖嘟嘟、好可爱”简单的四句歌词形象地描绘出国宝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在团身躺地翻滚的玩耍体验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对一级《西瓜》舞目的动作分解与练习。
用夸张、形象的动作语汇,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模仿,是儿童舞蹈的最大特点。通过动作组合的学习,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基本体态,并展现出一定的舞蹈表现力。
在模仿熊猫躺地滚的动作训练中,既模仿了熊猫的动态,同时促进对身体双侧灵活协调的训练,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起到了锻炼前庭和小脑平衡功能的作用。
每一个课例教学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情分析、对教材教法的细致解析,处处体现出《舞蹈启蒙教材》编委老师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美丽的天鹅》
为了帮助幼儿塑造挺拔的体态,我们选用天鹅的形象进行模仿,培养幼儿的体态、舞姿,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天鹅优美、高雅的形象。
在“舞蹈小助手”王锦老师可爱女儿的示范照片中,我们看到了一对热爱舞蹈,美丽可爱的母女。在优美的音乐中通过对天鹅外形的形象模仿,完成了对舞姿稳定性与造型感的训练,培养幼儿在舞蹈中挺拔优美的体态。
课例借助小天鹅的艺术形象,在情境中培养幼儿挺拔的体态、舞姿的稳定性与造型感,在锻炼幼儿手臂关节灵活性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王锦老师对每个课例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衔接舞目、活动准备等内容的重点讲解,学员们更加明确了“身体能力类”课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对课例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步骤的梳理,每一位学员收获的不仅是动作组合,还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的更新与重塑!